略谈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
怀远县管庄中学 殷永玺
现代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。但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学校呢?教学管理做什么呢?是学校校长们长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。学校的管理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。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学校的管理实际就是教育教学的管理。教育教学管理是通过对教师的管理和引领,以追求教师绩效的提升。不仅要努力为教师成长构建发展平台,更需要通过扎实的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。我认为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件事。
一、“情感管理”——管理的最高境界
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是现代机构管理方式的两个方面,成功的学校管理,需要两者的良好配合与和谐交融。随着教育有序发展,学校规模越来越大,教师越来越多,学生和班级越来越多,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,管理对象越来越复杂,这些都决定着学校管理离不开制度管理,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校情,制订出各种规章制度,来规范学校的常规工作。学校工作层次繁多,层面复杂,如离开了制度,校长个人能力再强,也难将工作深入每个层面,管好每项工作。可见重视制度建设,将制度作为学校管理的“抓手”,重视层次管理,严格执行制度,按规章办事,学校常规工作就能得到有效的落实。
学校的制度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,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育教学,不仅常规工作承担着管理育人、服务育人、环境育人的作用,就教育本身又可分出德育、体育、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多方面工作。如果这些工作无章可循,无标准可对照,教育教学工作就乱如麻一堆,无统一标准,无统一尺度,各自为战,各行其是,学校工作就会混乱。
学校的制度管理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,有利于减少失误,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有必要的,但在实际工作中,作为校长,不能只靠严格规章制度,而要重视情感管理。情感管理是一种交际管理,它是制度管理的补充。因为在学校管理中,我们主要涉及到的是人,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工作中以人为本,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,管理中要合乎情感,有利于人的发展。情感的产生在于接触,在于交流,在于沟通。校长与教师之间保持较近的心理距离,制度才能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,制度中不尽合理的地方才能被指出,学校制度才能有效执行,才能维护制度的权威性。总之,在学校管理中,一定要以改变那种以“管人为中心”的管理方式,要突出“理”字,要以“以人为中心”管理,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,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习,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情感,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存在价值。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,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学校管理才能真正达到“管是为了不管”的最高境界,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、学习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进而促进学校良好的教风、学风的形成和巩固,达到强、大、优的办校目的。
二、处理好教务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
教学是有计划,有组织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,是学校的中心任务。是教育学生的基本渠道。教学管理历来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,也是学校领导者的基本活动,教学管理不仅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,而且在教师成长,教育改革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在实践中,教学活动是建立在一系列教学管理活动基础之上的。教学场所的安排,教学设施的提供,教学人员的组织,学生班级的编制以及课表的编排,均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,也是教学管理的内容。在以上内容中,我深刻认识到教务工作就是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中枢机构。教务工作服务于教学指挥工作。其服务的功能表现在通过合理分配教师力量,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时间,充分提供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场所、条件等方面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。教务工作在教学活动中地位相当重要,其重要性表现在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调度、督促、检查等方面。管理教学必须保证领导者的指令和决策迅速,准确地下达,使指挥渠道畅通,并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,从而保证指挥不断得到调整。这就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教学指挥系统。做到层层有人负责,环环有人把关,上行下达,指挥灵敏有力,以便取得最优的教学指挥效果。在实际管理工作中,教务工作一般有以下内容:开学前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开学开课的一切准备工作,制定教学计划,教研计划,选调班主任,选配各科课程教师;开学以至期中考试前工作重点在于抓各科教学计划的落实;期中考试后工作重点是抓好期中考试的总结;组织对各学科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。学期末的工作重点是组织计划期末考试,搞好总结和教学评估等等。
教务工作核心是教学管理,但总务管理,德育管理,体育卫生管理都属于整个学校管理系统。在实际工作中,总务工作主要涉及学校的财务、设备、师生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管理。在实践中证明:总务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教学工作,它为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。后勤服务于前勤,前勤服务于教学。德育的工作管理主要指对师生的思想品德的管理;体育卫生的管理,主要指对师生身体健康与否的管理。在具体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。教学工作地正常运转需要有职工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作为基本保证,更需要每个教职员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作为基本保证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双边活动,他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,同时还塑造着学生品德世界,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。教学还应该是教师个体原创的鲜活生动的互动过程,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。教学常规管理需要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。需要针对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作持续的修订和充实。
三、用教科研促教师成长
教学研究既是教学管理的主要领域,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要素,要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。让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思维方式,用研究的文化来凝聚教师,形成学科团队。这不仅要通过专业引领为教师成长提供支持和服务,还要在学科组建设中营造浓厚的学研气氛,开展真实有效地同伴互助,更需要让教师自我反思和反思能力逐步不断提高。
新课程呼唤研究型教师。实践证明在一所学校里,应成立各学科教研组,各教研组不能成为摆设,而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本校实际的教科研计划,在教学中狠抓落实。学科教师要不断提出问题,发现问题,并在教研会议上研究探索,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。教学研究其实是“在教学研究中”的研究,是对教师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思考和探索。我认为这种研究的目的不是为教学增加另外的负担,而是使教育教学以更有效地方式进行,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。实践证明,尽管在研究之初,教师可能费时费力,但一旦进入研究状态,熟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,那么教师的教学就演变成“研究式教学”。
四、教育教学质量管理
新课程引发了对质量的反思,教学评价的理念和方式正逐步地发生着变化。教学质量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却不曾发生变化,也不应该变化。教育教学质量是维系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。学校的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得以教学质量为中心。要什么样的质量?如何追求质量?质量标准要全面,不要迷失,质量考核要看分,但不能惟分。
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学生素质全面均衡的发展。社会的压力,家长的需要,不能迷失校长对质量的理性追求。在实际工作中,校长要正确处理好考试科目与考核科目间的平衡,教师要正确把握好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关系,更需要通过教学研究把新课程的全面目标转化为教学实践。教学质量和学业负担不是孪生兄弟。不能在片面追求质量中迷失了教学的本质。不能把质评的压力转嫁为学生的负担。我认为提高质量的关键在课堂45分钟。有效教学的源头是研究,汲取有效教学的成功经验,激活教师的教学变革。教师的教学不仅要重视过程,也要重视结果。因为过程是为结果服务的。教学中教师应不同程度地关注每个学生。作业的布置要有代表性,要精不要繁多。
教育教学管理的层面很多,但在不同的层面,要有不同的方法。校长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,职责不可谓不重,工作中要不断探索,追求卓越,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需要我们用更理性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工作,找出自己在管理过程中的不足,关心、关爱每位教师,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培训,鼓励他们发表教科研论文。把教学能力强,为人忠诚,有事业心的年轻教师推向领导岗位。总之在管理过程中,校长应该用更多的真诚付出去引领教师,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开辟教改新路,从而提升学校管理的内涵。促进学校规范和谐发展。
最新内容:
|